-
-
-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探讨 - 学术探讨
发表日期:2012年4月12日 编辑:admin 有7401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师夷长技以制夷-将知识产权数据库为我所用

作者:广东惠邦律师事务所 孙大勇

  标签:知识产权谋略

  来源:中国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智赢》第二篇第三章第七节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著名思想家魏源(1794-1857)所著的中国认知海外第一书《海国图志》中的至理哲言。魏源在书中写道,编撰《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所谓“师夷”,就是向西方学习。为此,魏源还特地对中国历史上的土“夷”与如今来自欧美的洋“夷”作一番区分。他指出,来自欧美的洋“夷”与中国历史上的土“夷”是不同的,他们是天下的“奇士”、域内的“良友”,值得我们学习。

魏源同时提出,向西方学习,并非学习西方的一切,而是要学习西方的“长技”,也就是西方比中国先进的东西。但当时一些愚昧无知的顽固保守派官僚和士大夫却认为魏源所介绍的那些“夷之长技”一旦学了,一个人就可能玩物丧志,道德沦丧,社会风气也会因此而败坏下去,从而坚决反对“师夷长技”、向西方学习。此外,魏源还特别强调,“师夷”必须抓紧时机,加快进行,机不可失,时不可待,“师夷”是等不得的。

当然,在魏源看来“师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制夷”。所谓“制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战胜和制止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从而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魏源进一步指出,“师夷”有“善师”和“不善师”之分,“善师”的人,才能制服“四夷”;“不善师”的人,则被“外夷”制之。可见,“善师”与否,是“师夷”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那么怎样才是“善师”呢?首先,要“洞察夷情”,即 “师夷” 要必先了解夷情,要了解得像对自己的桌子、床席和睡觉、吃饭那样一清二楚。而要了解夷情,就应设立译馆,翻译夷书,把西方国家的有关情况介绍给中国人。其次,要重视人才。这是“师夷”能否取得成效的条件。在他看来,得一伯乐,天下就没有不能驾驭的良马;得一良将,天下就没有不能抵御的外侮。

提起这段历史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也有的人可能还会同时想起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鲁迅的“拿来主义”与魏源的“师夷长技”都是强调要向别人学习,但要有选择,要学习、利用人家的长处,这个道理放到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很强的教育、指导意义。然而,拿来主义即使放在鲁迅所处的年代,它也只不过是一个旧主题,新衣裳。因赶上了特殊的年代和鲁迅的名气,而被流传甚广。但也只是名字被耳熟能详,其中理念却依旧没有被大众普遍认识与应用。正如人们对“拿来主义”的评价一样,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法被很多人所知晓,但也“只是名字被耳熟能详,其中理念却依旧没有被大众普遍认识与应用”,譬如说社会大众尤其是企业科技人员对专利数据库未能充分利用的事实就是明证!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时钟、热气球、qiqiang(敏感代替)等世界各国的一些新奇玩意对当时的国人做了详细介绍,倡导国人学习西方“长技”,以图自强并能够“制夷”。而时至今日,世界各国为推动本国技术的发展都在大力发展专利制度,而出版专利文献以广泛传播发明创造的做法已被实行专利制度的多数国家所接受。随着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子数据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专利文献已经成为能够影响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快慢的极为重要的因素。目前,世界上平均每10秒钟就产生一件专利申请,每20秒钟就出版一份专利文献。全世界每年专利申请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00多万件上升到目前的300多万件。世界上有90多个国家、地区及组织以30多种文字出版专利文献。现在,世界各国出版的专利文献加起来每年都超过150万件,约占世界每年各种图书期刊总出版量的四分之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表明,世界上每年发明创造成果的90%-95%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而且许多发明成果仅在各国专利文献中公开,而并不见诸于其他科技文献,据统计只有5.77%的专利文献内容会在随后公布的其他科技刊物中公布。另外,各国、各地区的知识产权组织除了印刷纸质公开出版物外,还会把相关的专利文献上载到互联网数据库,以供全球公众查阅。应当说,世界各国的专利数据库作为一个总和,其涵盖的内容远远超过了《海国图志》!

魏源提到要了解夷情,就应设立译馆,翻译夷书,把西方国家的有关情况介绍给中国人。而目前的专利文献,其专利说明书撰写的内容非常的详尽,一般包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技术发展背景、发明内容、简明图解以及应用的最佳实施方案、工业实施条件等内容,其撰写之详实,完全达到本行业技术人员据以实施的程度。

此外,专利文献涉及到的技术内容相当的广泛,大到军用飞机、火车、轮船,小到纽扣、螺丝;从小发明到尖端科技,各种水平的发明应有尽有。实践表明,没有一个实用的技术课题在专利文献中查不到。各个公司、厂家以及个人为了达到独占技术的目的,对产品和工艺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获得专利权的保护,哪怕要求保护的是极其微小的一个技术细节。

另外,为方便公众查阅,世界各国的专利文献摘要一般都有英文版,方便读者对相关专利文献的阅读和搜索定位。而就专利说明书的内容而言,基于各国存在同族专利 这一事实,人们因语言转换问题而产生的阅读专利文献的障碍得到了极大的缓和。举例而言,一个不懂日文的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该日文专利文献在美国或者中国公开的同族专利而了解该日文专利文献的技术内容。因为与该日文专利具有相同或者基本相同技术内容的专利文献在美国以英文公开,而在中国则以中文公开。

还有,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先申请制度,对内容相同的发明创造,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因此,发明人通常力求抢先提出专利申请。在英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国家,自申请日满18个月,专利申请就会被公开出版,从而大大加快了技术交流的过程。据统计,专利文献对发明创造的报道,往往早于其他科技文献。例如电视机见诸于专利文献是1923年,而在其他文献上发表是1928年,相差5年。喷气式发动机在专利文献上公布的时间是1936年,而其他文献第一次公布的时间是1946年,相差了10年。专利文献已经成为及时了解各个技术领域最新发展水平的最好工具。

由此可见,掌握了一个包含世界各国专利文献的数据库,就可将世界各国的技术成果尽收眼底,并能确保阅读者始终能够站在世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拥有一个专利数据库,胜过“设译馆,译夷书”。

当然,在当今的世界,区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夷” 为土“夷”还是来自欧美的洋“夷”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作为一家国内公司,同它竞争的有国内企业,可能也有国外企业,它要生存要发展,要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谋有一席之地,它都要想办法打败对方或者获得某种同外界抗衡的优势。因此,凡是先进的技术,凡是具有竞争力的方案,它都可以学习,都可以利用,而不用管这种技术或者方案来自于国人还是来自于老外。对一个企业而言,能够与之产生竞争关系的组织或者个人都是其应当学习和制约的“夷”。

当然不分“土夷”还是“洋夷”,只是说公司利用专利文献库要强调把有用的东西为我所用,但并不是说对专利技术的来源可以不予关注。实际上,专利文献库不但内容比《海国图志》丰富翔实,其功能也更加强大。由于专利文献本身还是一种法律文件,因此,通过锁定竞争者,研究竞争者所公开的一系列相关专利文献可以获得竞争者的技术发展趋势情报。这一点对公司摸清竞争者的技术发展动向、调整自身技术发展思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另,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材料介绍,在科学研究中,查阅专利文献可以缩短60%的研发时间,节省40%的研发费用。许多使用过专利文献的科技工作者对此都深有体会。某科技工作者在课题研究中需要一种增益受控放大器,曾查找过十几种有关放大器的图书和仪器说明书,可惜均未找到该放大器电路。学会专利文献检索后,仅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都查到了十几篇这方面的电路方案,大大加快了科研工作的进度。又如,某家工厂打算从德国引进电子湿度仪的技术,对方开出高价15万美元。于是该厂科技人员查阅了大量国外专利文献后,借鉴了专利说明书中的提供的电路,自行设计了电子湿度仪,且产品的质量能够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大量的事实表明,利用专利文献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以较快的速度做出新的发明创造。

由上可见,在当今社会存在一个内容比《海国图志》更加丰富翔实、更新速度、功能、阅读及查询方便性程度比《海国图志》更甚的专利数据库,有多少人了解它、使用它并将其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极致以致“善师”的呢?而又有多少企业认为“师夷”即对专利文献数据库的学习、利用必须抓紧时机,加快进行,机不可失,时不可待呢?这是值得我们社会大众,尤其是企业深思的一个问题。



 

深圳专利纠纷律师|深圳商标维权律师|深圳软件侵权律师|深圳专利无效律师|深圳版权侵权律师 - 深圳知识产权律师网 Copyright@2016
法律咨询电话:0755-26224080 、13798506762 传真:0755-26224100